B体育app官方版下载

我校教师在国际纳米领域顶刊《Nano Letters》发表创新成果

来源: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时间: 2025-10-09
访问量:

  近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凌叶超博士作为第一作者,联合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在国际纳米科学领域顶级期刊《Nano Letters》(自然指数收录期刊,影响因子9.1)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Quasi-Second-Order Martensitic Phase Transition by Flexomagnetic Coupling》。此项突破标志着我校在智能材料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我校为该项研究的第一署名单位。 



  凌叶超博士作为我校青年科研骨干,目前已在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如ACS Nano, Phys. Rev. B等)发表SCI论文十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30余次,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本次研究围绕Heusler合金的一级马氏体相变展开。Heusler合金因其独特的相变特性而在诸多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相变固有的滞后与狭窄的工作温区长期制约着其在智能金属部件和高能效器件中的性能表现。研究团队在褶皱Ni-Mn-Sn Heusler合金薄膜中引入非均匀应变梯度,使马氏体相变呈现出“准二级”特征,并显著降低相变滞后。这种挠曲磁耦合不仅增强了铁磁相互作用,还拓宽了磁熵变的工作温域,继而显著提升饱和磁化强度与有效制冷量。该项研究为面向磁制冷与微尺度智能系统的先进相变材料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路径。  


  本研究的成功离不开高水平的校际合作。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张晨宇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徐庆宇教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杜军教授、苏州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韩志达教授与东北大学理学院胡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我校科研启动金的资助。  

  此项成果是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的生动体现,不仅提升了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也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与职业本科建设注入了坚实的创新动能。

  (通讯员:王韵琪;文字:凌叶超;图片:凌叶超)